石斑鱼肉质肥美鲜嫩,营养丰富,深受人们的赞誉,被奉为上等佳肴,供不应求,因而石斑鱼的价格普通较高。那么石斑鱼如何选种苗?注意事项是什么?
一:人工繁育,包括五个技术关键
1、亲鱼培育
2、催情产卵
3、受精卵的孵化
4、仔、稚鱼的培育
5、幼鱼的培育
一:亲鱼培育
亲鱼来源:1、人工网箱中精心培育,在产卵前期筛选
2、自然海区捕捞
催产的雄鱼要求体重2000g以上,雌鱼体重为500~1500g
室内水池培育的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后,通过溢流水收集于60目的集卵网箱内,亲鱼产卵大约在日落之后进行。对于性腺发育达IV期中后期的未产亲鱼,可通过人工注射激素进行催产。
一般按雌雄比例1:1~3:1,采用干法人工受精。受精时水温保持在24.5~28.5℃左右,pH为8.0~8.2,水质相对稳定。受精率平均为68%,最高可到98%。
二、影响鱼苗孵化成功的主要因素
1、鱼卵的质量差(图1),孵化率低,孵出的苗弱,死亡率高;
质量差的鱼卵
2、病害严重,神经坏死病毒病高发(打转、漂水、黑身);
3、水质变化大(水变、pH值高、掉清);
4、天气变化影响大(打雷、连续下雨);
5、海水水源水质越来越差;
6、青苔生长后严重影响成活率;
7、天然饵料(轮虫、桡足类)不足,人工投喂饵料容易带来病原,而且投喂过多易引发鱼苗肠胃病。
三、出现孵化死亡高峰的原因及处理
(一)鱼苗孵化第一个死亡高峰----开口期
死亡原因:
1、缺乏适口的饵料生物,难开口,饿死;
2、鱼苗体质差,抗应激能力弱(图2);
3、水体不稳定(pH值高),气泡病高发;
4、开箱前后环境变化大、天气突变等应激死亡或诱发病毒病死亡。
四:那么如何提高石斑鱼育苗成功率
早期营养非常关键,这段时间找不到合适的生物生理活性饵料给鱼苗吃,它们就无法开口,不能完成内源性营养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,这也是仔鱼成活率不高的重要原因。
石斑鱼从卵到2公分左右的小苗成活率只有5%;孵化7d,石斑鱼仔鱼存活率<10%,甚至全军覆没也是常有的事,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,并严重限制了产业的发展。
通过鱼苗开始摄食第一天保证充足的小球藻,后面提供强化的轮虫,体长2公分的小苗成活率可以达到25%-40%。也就是说只要做好前面7天的准备,就可以把整个鱼苗养殖的成功率提高5到8倍。
1、气石
早期大家有顾虑,增氧机不敢开,怕水花搅死鱼苗,其实这种死水般的池塘中,气泡病危害往往比搅动损伤要大的多。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布置气石来解决这个问题,而且气石周围是活水区,有丰富的活体饵料,利于鱼苗生长。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2、水温
春天早晚温差大,迎风口池塘的温差能达到4℃以上,鱼苗应激大。所以应选择避风处池塘,加深水位,拉遮阳网,以缓解水温变化的影响,减少鱼苗应激。
3、水位
老化池塘往往漏水严重,日水位下降10-30cm不等,严重影响池塘水体的稳定性,且水位过浅时,水温高易长青苔。加水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,但加水也存在风险,容易引入病原,最好能经过蓄水池处理。另外,应选择不漏水或漏水少的池塘,能明显提高鱼苗孵化的成功率。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4、pH值
pH值如果达到8.8,或早晚波动超过0.4,鱼苗应激较大,所以稳定pH值尤为重要。应适当补菌补碳,稳定水体,维持正常的pH值,建议“利苗多”+“活力碳”+“利菌多”密闭发酵36-48小时后使用,效果突出。
5、开口饵料
石斑鱼苗养殖多为室外高位池,前期开口料使用的小球藻可以采用池内塑料袋培养,培养好后直接排到塘里,这样既节约场地又方便使用。其次刚孵化后的鱼苗,卵黄囊里的营养已经消耗殆尽,此时便需要摄食饵料来补充能量。饵料的适口性决定了鱼苗能否正常摄食,一般鱼苗的口裂只有60μm,而轮虫的直径都在80μm以上,加之鱼苗身体弱,导致其不能摄食轮虫。建议投喂“利饵多”+“水产诱食酵母”来解决这一问题,产品经过超微粉碎,适口性好,悬浮时间长,而且能培养轮虫,为鱼苗后续生长提供营养。
6、轮虫
外源轮虫通常采用鸡粪等发酵来培养,易携带病菌、抗菌药、激素等有害物质,鱼苗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,摄食后易发病,而且在“开翅”、“收翅”阶段时更加致命。所以轮虫的选择尤为重要,建议使用“利饵多”+“水产诱食酵母”定向培养轮虫,既安全、又省钱。
最新评论